返学费网 > 培训机构 > 石家庄世纪扬帆

400-850-8622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沧州市]沧州*的播音主持培训辅导班-

授课机构:石家庄世纪扬帆

地址:沧州市署西街工人文化宫3楼301

网报价格:¥电询

课程原价:¥电询

咨询热线:400-850-8622

课程详情 在线报名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新闻播音如何出新,已成为播音界共同研讨的课题。“说新闻”作为新型的播报方式,正在引起学界、业界的广泛关注。这种播报方式最早出现在凤凰卫视的“凤凰早班车”节目中,主持人陈鲁豫,用她特有的口语化的播讲,使这种伴随性的新闻摆脱了刻板的面貌。中央电视台“马斌读报”让“说新闻”通过央视这一平台,深入人心。在本文,作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说新闻”的两种播讲方式进行研究,对新闻播音提出个人观点和看法,并指出“说新闻”的误区及其消除的方法。
提到“说新闻”,就不能不提一个人——陈鲁豫。她是*个在国内用说新闻平实的语言,来讲述新近发生事件的人。她后来回忆说,当时说新闻,是早新闻节目性质追求时效性,来不及编稿,没想到成了一种新的新闻播报方式。“凤凰早班车”改变了观众对于新闻播音的刻板印象,主持人极具亲和力的风格和伴随性的语言态度,使“说新闻”引起了观众很大的兴趣,并且迅速影响大陆电视界,典型的栏目有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湖南电视台的“晚间新闻”等,从而改变了传统“播”新闻一枝独秀的新闻播音形态。在电视新闻中,“说”作为自然的语言传播样式,随着电视节目的需要而逐渐渗透到大众传播的领域,表现为语言口语化、样态不受限制、语体结构松散,保持了其在人际交流中的传播优势。
一、“说新闻”的产生
(一)什么是“说新闻”
“说新闻”是新时代受众对有声语言创作的一种呼唤。它是在新闻规范播音的基础上,在“刚柔相济、严谨生动、亲切朴实”的总体风格中,充分展现新闻播音创作主体的艺术个性,通过主持人独特的人生感悟,独特的美学理想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努力把新闻原则的刚性与语言表达的弹性融为一体,使我们的播音作品共性和个性兼而有之,这就是我对于“说新闻”的定义。同时,“说新闻”是一种新闻播音的创新,集中体现在播报的方式上,这是新闻播音自身改革的需要。新闻播音的创新也体现在风格化上,但同时要兼顾的新闻播音的正统表达方式,这就是“字正腔圆、呼吸无声、感而不入、语尾不缀、语势平稳、节奏明快、新鲜感强、基调各异、分寸恰切、语流畅达。” 
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新闻主持人拉瑟接替克朗凯特主持CBS“晚间新闻”节目后,确立了一条后院篱笆原则(Back - fence principle )。所谓“后院篱笆原则”,拉瑟是这么解释的:“20世纪80年代,电视新闻关注最多的是这么三件事:英阿福克兰群岛之战、中东战争和英国戴安娜王妃的新生王子。新闻对哪件事更关注,更多报道?去报道新生小王子!设想一天结束时,两个主妇倚在后院的篱笆上聊天,她们多半会谈到新生的小王子”。这就是对“后院篱笆原则”最为形象的注解,也就是拉瑟所认定的那样,我们做电视新闻的人必须把新闻价值建立在我们认为受众最感兴趣的话题上。 
(二)“说”与“播”的区别
“说”与“播”的区别,关键是一个无稿一个有稿。一个是照着稿子念,一个是用自己的理解说。 “说”一般情况下是没有文本依据的,属于口语范畴,对语境的依赖性非常强。而“播”并不是人际交流中的语言传播样式。在人际交流中找不到“播”的痕迹。“播”是大众传播的产物,但在人际传播中的“念”和“读”是存在的。“念”和“读”有一个重要特质--以文本为依据,使它们和“说”既在同一个语言传播样式中而又各有各的领地。所以说“播”和“说”本是同出一辙。
(三)“说新闻”的形成
从新闻板块的出现,到专业的新闻类节目主持人,新闻的播讲方式也在随着广播电视节目的改革而发生着变化,近几年,“说新闻”在各地的电视广播新闻节目中纷纷出现,“说者”有记者、编辑,也有播音员,虽然说的方式不近相同,但决不是在“播”,而且在专业的节目主持人的评奖活动中,“说新闻”被定位为新闻类节目主持人的参评节目。“说新闻”如同横空出世的一匹黑马,使沉寂了多年的新闻播出方式有了新的声音。
说新闻是时代的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文化精神物质的极大丰富,特别是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巨大变化,新闻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鲜活。从大事到市井百态,从明星事件到茶米油盐,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百姓生活成为新闻宣传的重要任务,说百姓关心的事成为现今社会的需要,新闻面向人民、面向社会,新闻传播平民化也就成了现今新闻传播的一大特点。有句话叫做内容决定形式,“说新闻”以平实的语调,贴近生活的表达,极好的表现了新闻的这一特性。中央电视台的“马斌读报”就是这样的节目。[FS:PAGE]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欢迎您*时间听我马斌读报。先来看看今日头条。
4月1日、2日这两天,一千二百多名上海高三学生走进了复旦。就是照片上这些孩子们。他们中将有300人通过这所著名自主招生的“面试”而被录取,约占复旦2006年总招生人数的10%。没有了“沙沙”的答卷声,没有了紧张难耐的考试气氛,面试学生分别走进电脑排定的5个房间,与五位复旦教授进行总共75分钟的“一对一”面试,高考,*次从“人纸较量”转变为“面面交流”。高考分数*次与高校录取脱节,而且跟以往高校实施的保送生、优秀生选拔等政策不同,这次改革是“面试决定录取结果”,“学校说了算”!所以,新华社的文章说,“这是*高考制度改革的破冰之旅”。

  • 报名课程:
  • 性别:
  • 姓名:
  • 手机号码:
  • 其它说明: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格式错误